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下载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般我们在进行景观植物的手绘中常用会画到的树木种类大致有乔木类、灌木类、修建类、棕榈类、花地草地类的
7 N8 I3 g% P+ r4 C* u在自然界中的树木千姿百态,因此我们在学画树之前,首先应该学会观察树木的形态、特征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了解树木的外轮廓形状,整株树木的高宽比和干冠比,树冠的形状,疏密和质感,掌握动态落叶树的枝干结构。
( L3 V+ O& M) @& h8 F g- b4 |; u O1、乔木类的表现8 E, h9 n" P/ [% c
那么画树有没有顺序呢?我觉得无论是先画树干还是先画树叶都行,只要个人习惯顺手就好。树干是构成整体树木的框架,注重枝干的分枝习性,要合理安排主干与次干的疏密布局安排。枝的分枝应讲究粗枝的安排,细枝的疏密以及整体的均衡,另外树枝不可画得过多,那样会使得画面过多,那样会使得画面显得非常琐碎,不干练。在刻画较粗的树干时,应使用较粗的线条表现其质感和明暗。树皮粗糙的线条要粗放、光滑的要细腻。树干表面的节结、裂纹也可用来表现树干的质感。另外还应考虑树干的受光情况,把握明暗分布规律,将树干背光的部分,大枝在主干上产生的落影以及树冠产生的光斑都表现出来。
8 i7 s6 v( R* P$ ^- \ 乔木的明暗和体块
; d X' ]& i, r, }树的体积感就是由茂密的树叶所形成的的。在光线的照射下,迎光的一面最亮,背光的一面则比较暗。里层的树枝,由于处于阴影之中所以最暗,画树时要时时刻刻把心中的树挡住一个巨大的球体这个意识。自然界的树木明暗要丰富的多,如实画出来不仅费时而且脱离的设计手绘的本质,所以只应该概括为黑白灰三部分就可以,况且树木只作为配景,明暗不适合变化的过多,不然喧宾夺主。
: ?- Q$ V7 e4 i! g& k+ i
8 E. l ?9 j* o3 G+ @3 I球形的明暗分析。1 o0 ]9 R& Z# B! u
在我学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个问题,临摹画的还可以,跟原画差不多,但是画照片或者写生就是画的不好,怎么办?这是因为别人的作品都是别人的提炼概括的,是别人的总结,并不是看到实物是什么样就画什么样的,所以画照片或实物的时候,要学会总结归纳,明白为什么这么画,才能画好更好的效果。
. N* {0 K& N/ ~4 K4 {3 Z* ]乔木的表现的重难点: ~9 a+ ~% b3 y% F- h; a
1、理清枝、干、根各自的转折关系。
2 Z7 i! b7 r U. y% U! G2、画枝干时注意上下多曲折。8 ~# f2 H* c; y; _( r" g; ]/ J
3、嫩叶、小树用笔可快速灵活,老树结构多,曲折线表现苍老。
- q; {; d6 C0 [! L3 c; c: i4、一棵树应该有前后的左右的四面伸展枝丫,这样的话只画两三枝也能够表达出疏密感来。
0 Y+ `+ R" Y4 T- `1 U5、远景的树在刻画的时候一般采取概括的手法,表达出大的关系,万万不可画的过于详细,只体现出树的基本轮廓就好,画面时时刻刻要知道主次之分,上色时尽量选用偏灰的颜色。' t! t, M+ d# ^3 i
6、前景的树通常可以完善构图5 j( p0 x X+ R+ Y8 W
( W/ L' ^: c- q4 c5 t
7 w" @6 |; u7 n
2、灌木的表现
F( F$ o& m* b; f Q9 r 灌木与乔木不同,植株相对较小,没有明显的主干,单株的灌木画法与乔木相同,知识没有明显的主干灌木通常有以片值为主,注意疏密虚实的变化,进行分块,抓大关系,切忌琐碎。8 U' W* v" e' o8 m# k" V7 Z
7 t5 F, s" E% h f/ K# Y乔木和灌木的区别:# Y. L2 g( T6 h2 j5 E
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高大树木都是乔木。! X. I. u6 G J. e: F4 d! t6 H
灌木是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成熟植株在3m以下(一般不会超过6米)的多年生木本植物。
`6 S# T" E5 c$ W# l: P+ Y J( P6 H, a" u0 i
! s. p, o+ d O' N2 Z( Z' w8 s
% q+ m0 V3 d1 f: V" E2 o6 M3、修建类植物的表现
/ a( ?" F) f6 N这类植物主要体现在造型的几何化。在画这类植物时要注意一下细节处理,用笔排线略有变化,避免过于呆板,把握基本几何形找准明暗交界线即可。“近实远虚”,就是说靠后的枝条可以适当虚化,分出受光背光面。画树叶,从背光部开始画,先画深后画浅,然后是受光部。. Y" E; V% c; C
- R2 T3 y8 g2 ]8 ]; E# V
4.棕榈科植物的表现+ ], q7 }- p d3 {- f- a
直立性棕榈植物的叶片多聚生与茎顶,形成独特的树冠,一般每长出一片新叶子,就会有一片老叶子自然脱落或干枯。
: P+ U$ O5 i0 B2 I/ s3 j8 J8 `# n; f表现的要点:根据生长形态把基本的骨架勾画出来,根据骨架的生长规律画出植物叶片的详细形态;在完成基本的骨架之后开始进行一些植物形态与细节的刻画;注意树冠与树枝之间的比例关系。. k P8 |4 C, |0 P) n& M5 H4 A' L
- E( ?' p F; J4 D5.花草及地被的表现
- a4 ~. Y2 h1 O' U; ^' ^表现时注意画大的轮库以及边缘的处理,可落隐落现,边缘处理不可呆板,若花草作为前景时则需要就其形态特征进行深入刻画,若作为远景可以稍微带过。3 I4 G4 Q' h/ v4 e4 |- R
4 b6 `# h) h% v
: e7 m. b5 f6 D3 |0 E* q4 |% j- Y! ?" v: O
1)乔木的表现
# p0 h. M( ^5 d, ]1.根据乔木的生长习性,完成基本的形体刻画3 W$ e. ^6 P7 Q) y& a# x& H6 J+ K
2.从亮面开始着色,由浅到深完成整体的色彩关系的铺设
5 D5 G _9 q% C2 N6 X, H3.加强植物的色彩对比同时对于植物的枝干,叶片进行深入刻画,调整完整的画面效果。$ ?2 S# \. h" d ?5 y% l+ d R
* ]+ {7 N$ m$ M9 l! y9 T2)棕榈科植物的表现7 M4 D0 g# m# G
1.根据棕榈科植物的生长习性,完成基本的形体刻画
) @& N2 Y8 Q* k2.从亮色开始着色,由浅到深完成整体的色彩关系的铺设,注意颜色不要画过叶子边界" g6 y9 P" h: E/ t
3.加强植物的色彩对比同时对于棕榈科植物的枝干、叶片进行深入刻画& E) y' l- x1 b! d1 ~8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