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设计史] 手绘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16-3-12 17: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下载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 C5 o: G# L! N手绘在设计中的重要性手绘对于任何设计师来说,可以分两种:一种是设计师表达自己设计创意的概念草图手绘,这种手绘不需要画的很精准,只要能表达出你想要的东西来,让甲方也能看得懂就可以了,这种草图手绘的能力是每个合格的设计师所必须具备的;另一种是设计成熟的手绘效果图,大体上跟电脑效果图的要求差不多,需要非常写实与精细,需要如实地清晰地表达出设计中的各类元素,对于美术基础不是很好的设计师来说就显得比较困难了。  
0 y. c$ i! p" c6 \! T  A- M  z: t# j1 j  ~2 L1 o5 g3 v. m5 }
  # j7 t7 |$ [. r0 J. x

6 [( R; L8 V' ~: i那么,我们的设计师到底是学好手绘草图的表达还是手绘效果图的表达呢?我认为这不是个选择题,而只是个顺序问题,草图画好了,效果图就会随之好起来,因为效果图只是比草图更细化了,更具体了而已;无论是手绘草图还是手绘效果图的基本要求都是一样的:线条、比例、结构、透视、色彩,如果手绘草图少了这几点别人就读不懂或误读你的意图,何谈设计及实施,相反,画好了这几点能使你的图更具魅力、更能让人看懂、更能获得认同。  # A# k4 N# U8 b% z% e& m! `5 ^9 S
在电脑效果图横行天下的同时,设计师素质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开始蔓延起来,不难分析, 电脑效果图相片级写实的效果着实让业主们看着爽眼,导致了无数不曾受过设计专业教育的人随便学一下电脑软件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当上设计师;电脑效果图做的漂亮与否成了设计做的好与不好的标杆。   近几年,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与电脑效果图的泛滥,大众都开始把眼光从表现效果转向设计理念,开始真正重视有创意的设计了,而设计的灵感最初也是最快的再现方式就是徒手迅速的表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概念草图手绘,在这个基础上草图的线条又能给设计的进一步深化甚至是飞跃带来助动力,可以说手绘草图就是设计完成的催化剂。如此,我们才算真正回归到了设计表达的最有效同时也是必须的方式——手绘  
8 d7 h' S/ Y& y# Z分析现在设计行业中的重手绘这种现象,特别是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城市对于手绘能力强的设计师格外重视。可能大家觉得能画出一张漂亮的手绘平面图或是效果图,就代表这个公司是很有水平的,甚至是境外的,但事实确是如此吗?我们知道现在的很多大师级的人物,他们很多手绘都画的很烂,甚至根本不会手绘,但是他们的设计作品确深深震撼着你我的心田!这并不是要我们不重视手绘表现,而是要把手绘表达的最终目的回归到设计上来,而不是一味的为手绘而手
' N* T8 t. g5 [$ Z& A绘,那么如何才能学好真正为设计而生的手绘技法呢?在下拙见:4 H2 ^% V* S3 S" g2 _

" ^1 w6 |3 G; B' B( `1、手绘从灵感出发,练习初期可以适当临摹,但一定要坚持从表达设计灵感开始练习。为此,必须把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艺术修养,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和深刻的理解能力作为重要的训练目的贯穿学习的始终。
6 g2 Y5 Q9 d  H: P- u* F2、经常练习,尤其是线条。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相信长期坚持不懈的练习定能让你我笔下的线条酣畅淋漓,将设计意图彻底裸露在大家面前。
  F: h0 F! `+ M5 N/ z; z, z3、结构是严谨的。练习中科学把握物体的位置、大小、比例、透视、色彩搭配、场景气氛等。因而,必须掌握透视规律,并应用其法则处理好各种形象,使画面的形体结构准确、真实、严谨、稳定。9 M' ^! }  p  _
$ ~$ u* c# a% A8 w- c" L- Z
4、除了对透视法则的熟知与运用之外,还必须学会用结构分析的方法来对待每个形体内在构成关系和各个形体之间的空间联系,学习对形体结构分析的方法要依赖结构素描的训练。
# v! ~: b% Z- H- `
/ d# v& }1 e9 O. K6 x* O; @5、构图布局。构图是任何绘画形式都不可缺少的最初表现阶段,手绘设计表现图当然也不例外,所谓的构图就是把众多的造型要素在画面上有机的结合起来,并按照设计所需要的主题,合理地按排在画面中适当的位置上,形成既对立又统一的画面,以达到视觉心理上的平衡。
# e2 c- D, q% p  b2 e3 B6 p8 O% f5 f3 _- h1 a  N0 t4 G; c
手绘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 X: g6 ?5 f% S  t+ U( V
/ T# F8 `" `7 ]

1 o7 d4 y8 R5 g  目前在设计界,手绘图已经是一种流行趋势,在工程设计投标中经常能看见它的出现。许多著名设计师常用手绘作为表现手段,快速记录瞬间的灵感和创意。手绘图是眼、脑、手协调配合的表现。“人类的智慧就是在笔尖下流淌”,可想而知,徒手描绘对人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创意能力和整合能力的锻炼是很重要的。
7 a6 x3 N5 \9 {, q2 M6 G8 z5 \  @- Q  M( v4 A3 O
手绘图可以分为“方案草图”和“手绘效果图”6 h, X9 t% a) f
方案草图(设计师是离不开草图的)
* e# k. H/ O/ s& _; B; M9 d所谓“草图”,表达的是设计师瞬间的灵感,草图是记录设计产生的一个过程,并不是设计的最终目的。随手的勾画可以为设计师汇聚很多灵感,有助于设计的产生和发展延续,并将这些草图加以整合,去做“手绘效果图”或电脑效果图。在这种手和脑的对话中,设计师的创意逐渐变为了现实。但是,“方案草图”的返璞归真,终究是为设计的全面表达服务的,
0 r2 m6 A/ L+ b, i+ D$ Y/ u一、 “方案草图”的力量和力度也应该体现在设计的亮点上。
' j! i& n3 H% ?" C: B) N二、手绘效果图
' k9 F/ o1 `9 _    手绘效果图是为设计的表现而画,就像是绘画创作,注重的是画面效果,而非设计效果。这是设计师方案确定之后的表现阶段。但是这仅仅是设计师掌握手绘图的一个阶段。毕竟作为设计师来讲,一个好的创意要比一张好的效果图更重要;不过,话说回来,若没有好的表现,再完美的创意也会显得苍白无力。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的设计师熟练地掌握这种表现手段  。然而,社会在进步,在电脑设计相当普及的当今社会,就效果图而言,大多数设计师已习惯用电脑来制作,因为它能模拟出真实的场景,很容易被业主接受。一时间装修设计公司以会不会电脑绘图来判断学生的设计能力,致使很多学生忽视了设计师的看家本领——徒手表现,如果在手绘表现完成基础上再做电脑效果图,会使你的效果图更加耐人寻味,细节表现更加到位。
4 q" q$ I$ r6 D- U+ L    不得不承认,一张精雕细刻的“手绘效果图”所用的精力和时间决不会比一张电脑效果图省力,但真实程度也绝对不会比电脑逊色。
% O3 i5 A* t5 }" R    但是……!!!!……
: M3 R2 y1 ]3 X3 F2 H    手绘永远不会被软件所取代。因为~~~~~手绘有电脑所无法比拟的“随意性”和“不可预见性”以及“突发性”“艺术性”……。  以上为一家之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加欢迎大家踊跃交流!& k$ w/ e  H, I) Q  X8 p
考研QQ群:276281595         手绘QQ咨询:87033633
  Q, c7 D- k  [汉武手绘官网:www.whhwsh.com : d, g4 a6 ~* J; I0 K6 a1 D/ p8 n
中国考研手绘网:www.zgkysh.com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精彩评论8

无事生非 发表于 2016-3-13 12: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有才!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无事生非 发表于 2016-3-13 19: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值得细看,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晴天 发表于 2016-3-17 22: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起交流!楼主给咱们提供机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Samny113 发表于 2016-3-18 02: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神了,好贴,我双手赞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晴天 发表于 2016-3-18 07: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啊楼主,没想到啊,太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Samny113 发表于 2016-3-18 11: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阿楼主,代表大家谢谢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Samny113 发表于 2016-3-18 13: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见过的最好的帖子了,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qu305203107 发表于 2016-3-18 16: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子哦,大家不顶说不过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5

粉丝11

帖子1263

发布主题
一个专注手绘学习与分享的网站
客服热线电话

18071418153

周一至周日9:00-18:00

站长反馈邮箱

57360297@qq.com 站长QQ咨询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