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七手绘】清华建筑设计快题练习总结

[复制链接]
七手绘 发表于 2016-5-11 17: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下载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七手绘 于 2016-5-11 18:02 编辑 " y; f- b! R0 f" J# j

% a3 C' Q5 X$ i' D
清华建筑设计快题练习总结
# }1 [) U* u( s8 Z
2012年8月
$ F1 l3 Q! h4 o0 q0 i

3 Y  V4 t6 }1 ~0 b

) @0 G5 g9 z; q, G# N所针对报考学校及专业:清华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Z# c0 W7 R" v' d# Y7 h% u: O! @- W所论述作图工具与纸张:钢笔尺规+马克笔+硫酸纸
引子:本文针对建筑设计的具体特点来具体分析。有很多关于画图的地方惊人地和unnamed兄的观点一致,实属巧合,毕竟在建筑和规划的绘图当中,有很多地方还是相通的。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谬误百出,权当抛砖引玉,贻笑大方。能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实感诚惶诚恐,望各位不吝赐教,多多批评,以利不断修正改进。
6 E/ N, g: ]8 P/ J# Z
提纲:
一,关于工具的选择 , M" V8 `+ a( r3 _" m' W
1.铅笔 2。绘图笔 3。草图笔 4.马克笔 5.草图纸 6.硫酸纸 7.其他工具 8.饮品
二,关于表现的训练 & q( n9 h8 f; N& X
1.钢笔练习 2.透视感 3.一点与两点透视 4.马克笔练习 5.用色的复色原理 6.透视中钢笔线多些 7.透视图的大小 8.大的图面效果 9,表现与方案哪个重要 10.时间安排 三,关于方案的训练 + t( L5 Y$ n! J) a/ [6 P( `5 ~7 P- q/ r
1.方案的能力 2.基本概念 3.今年的题目 4.推介书目 5.方案的训练和准备 6.分期练习 7.频度 8.手法 9.题目类型
/ }/ u- w; Z: l! S1 q四,关于考试的过程
5 {9 h0 ]1 s+ T8 t8 u1.时间分配 2.审题 3.设计 4.绘图 5.用笔粗细与涂黑 6.图面表达的个性 7.标题和设计说明 8.细节若干
4 X, B& l( h4 k$ W/ Y) n说明:所引用朱文一老师的话,来自考前一个月清华学生组织的快题练习,请朱讲解得一个视频(在别人那里看到的,没法上传)。尽力用原话,个别字由于记忆的原因,用大意。
4 o' ]) ]9 x6 o

8 T$ ^2 O" m$ ^  I& q0 B( \3 w* s
一,关于工具的选择 4 O4 E$ E9 B1 H" W2 t" u; d
1.铅笔:4—6B的软铅笔用来画构思草图。HB—2B的硬铅笔用来画一些控制线和细节。0.7的自动铅笔备一支。 2 s0 S  C7 l: \( G3 B
2。绘图笔:推荐德国产的施德楼pigment liner,灰色杆,粗细选用0.2---0.7。这笔的价格适中。好处就是干得比较快,上马克的时候不容易把图蹭黑。强烈不建议红环一次性,水太大,容易蹭。也反对红环绘图针管笔,笔尖是金属的,出水慢,常断线,也容易划伤纸。 3。草图笔:推荐stabilo的。不分粗细。常用红,兰,绿,黑等颜色。大到构思小到轴线网格都可以用其来画。
9 ?  C* n) J2 N3 q9 D$ C2 n4.马克笔:马克笔较快,也较易出效果。当然如果有功底的兄弟姐妹选用彩铅之类也可。对于色彩和马克笔功底比较弱的同学,建议多用灰色系。浅灰到黑的各个层次的都要有。绿。蓝,主选灰色调的。比较艳丽的大红,大绿,大兰,大黄只用来画比例人。 2 X2 ^8 E' Y; o3 P3 a7 U9 F1 l0 h
5.草图纸:用来构思的要提前裁好,裁成你用着最顺手的大小。
8 `5 p) \, S* D* c" M1 z5 G" f! f+ {6.硫酸纸:可用白色硫酸纸,略带颜色的也行,就当有了个底色。硫酸纸的图显正式,而草图纸皱皱的。硫酸纸比草图纸也结实,不易弄破。裁五张左右小一号的(为了换纸方便,不推介裁成标准一号大的),打上黑色边框。一张直接用电工胶带贴在一号板上。可省去考场上裁纸,打框的时间。要知道,集少成多,考场上的每一秒钟都很关键。
2 \- S, ?" |  @' M3 z7.其他工具:大号的工具盒,比例尺,橡皮、刀子、双面胶带、透明胶带、电工胶带,三角板、90厘米的一字尺绑好在一号画板上、圆模版、曲线板,红环圆规加红环针管笔专门用来画圆。 * |3 }. |3 F/ W; ^5 W
8.饮品:两罐红牛。建议考场上少喝水,虽然可以出去方便,但是时间是自己的。
, n  ]6 e& X6 l8 k7 f$ r4 A1 w  U
二,关于表现的训练
1.钢笔练习:以临摹为主。先掌握一套纯钢笔的程式化的表现技法。学会如何求透视,学会如何表达透视关系。这方面的书很多。推介钟训正的《建筑画环境表现技法》和彭一刚的《建筑绘画与表现图》这两本老院士的书讲的都很系统,详尽;范例也是经久考验的名作。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远非那些后辈们的泛泛而谈可比。认真研究与临摹几个月,会有比较大的进步。
5 b* G3 w% k& w( ~- Q% z2.透视感:表现透视感就两条原则:形象上近大远小,前后遮挡:灰度上前后互挤,同面退晕。相信素描好的同学马上就会明白。由于水平所限,再多的也不敢多说了。abbs学生广场,有个叫匠人无愚的大牛在那里讲画钢笔画,大家可以去看看。 0 {; D2 ~; K% H4 v6 P% {; G
建筑快题设计应试和技巧研究 1 p- f2 H0 w: h% U% R. P, e* v8 `
3.一点与两点透视:个人建议画一点的。把主立面蒙在下面,定好视点,直接拉出来前后关系就行,而同一面上的各部分比例和立面一样。优点是起形比较快。缺点是有点老套和保守,但是可以保证能画完。两点透视起形难度要大些,如果实力一般或者为求稳者,可舍弃之。也有一种一个面透视比较平,另一个面透视很陡的画法,其实表现的主要还是一个面。是稍加变形的一点透视。 9 {: v* `; v" m9 P
4.马克笔练习:找些好的范例。还是以临摹为主。其实要想真正提高画画的水平,还是得写生。考研画表现图,一来不同于纯粹的画画,二来时间所限,不能有太多的时间搭在画画上。每临摹一幅,都要找高手批评指点,进步才会比较快。除非你是跨专业的,才向你推介黎志涛的那本快题100例。国内画马克笔外部透视的书,我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要么太复杂,动辄几个小时才能画出人家的效果,要么是以室内的图居多。我用的是《设计与表达---麦克笔效果图表现技法》(张汉平等著,中国计划出版社),《建筑画—麦克笔表现》(夏克梁著,东南大学出版社),还有一本《美国建筑画表现进阶教程2》(好像是这个名字,横16开本黑色封面)。掌握一套程式化的表现方法:平面用色,立面用色,透视用色,都固定好。如果你是绝顶高手,则可以随意些。“人,车,树,草找好的样子背熟了”(朱文一,)。不管什么方案都用一套表现方法。有人提出,针对不同的建筑性格,选择不同的表现风格,个人认为,除非是很高的高手,一般人还是给自己省点时间和精力吧。能把一套表现技法练熟已属不易,何必折磨自己呢。毕竟大效果不会差很多。我想如果能拿到120左右的分数,绝大多数人就比较满意了(今年最高分是2个130)6 ^9 f- S$ v5 b: g
5.用色的复色原理:多数地方都不要用单色,否则太单调。比如玻璃,不应该用一种蓝色。几种蓝叠加才有效果 。灰色也是,几种同时上,才丰富.马克笔的图,由于时间关系得多依赖钢笔线,上色只是个提神。对于色彩功底比较弱的同学来说,用最少,最灰的颜色表达清楚应该是正途。当然,如果是色彩高手,可画的绚丽些。 0 C+ z) }" J. Q% A9 W0 [
6.透视中钢笔线多些 :比如说地面,环境,多加钢笔线。地面上打网格是一个办法,加上一片水,加上倒影。就差不多了。画配景主要是为了多出几个层次,来衬托建筑。树的话,马克笔多些,钢笔线多了画不完。考试的时候也许只有5分钟让你画树。前中后,三个层次应该表达清楚。前景黑,中景丰富(建筑),远景简是常用模式。建筑上用线多多益善,但要重点突出,一般把入口处作为趣味中心来处理,但要注意时间。 + P* V. ~1 ^* v. G' {- e
7.透视图的大小:透视图建议画最大2号大就可以了。太大了,一方面显的傻;另一方面也不容易画深入,还浪费时间。毕竟画图时间是与面积成正比的。很多同学透视画不完无非是要么给透视空的时间太少;要么画的太大、太复杂,收不了场。
3 G6 |- w% e. h" O: F8.大的图面效果:“各张图的深度要一致:不能平面画的很细,剖面只有几根线;透视画的很丰富,而立面上却没有一颗树;最忌讳缺图,要被扣掉很多分数”(朱文一)。图面构图,只要排下就行,有整体感,宁挤些,不要拉得太松。不要搞无谓的构图杂耍,浪费时间不讨好。 - i6 a2 I+ B. n8 V/ P& g
9,表现与方案哪个重要:个人认为各占一半。表现决定了老师对你的大印像,方案才是根本。表现的提高比方案的提高容易得多,只要方法得当,有高人指点,专心练四个月,每天练三小时,就可以突飞猛进,成为高手。方案也许学4年,还是一塌糊涂。一般情况是:表现不好的人方案一定不好,表现好的人方案不一定好。
0 X7 X+ }3 s6 z+ L: d& h10.时间安排:如果基础比较好,建议8月开始练表现,9月开始练方案。基础差些的同学,4月份开始练表现比较合适。如果是跨专业的,越早越好。之所以在前期侧重表现,因为表现提高得比较快,先取得一些进步会让自己更自信些,同时去清华找老师看图的时候留个好印象。这里所说的只是“侧重”,练表现得同时也在练方案,练方案的时候也是在练表现。
  E* t& _! j$ I3 e+ D建筑快题设计应试和技巧研究
! q: A0 w: j* Q* O想问楼主几个问题 ( |4 [% r: s$ @2 m7 |
第一,老教授们的兴趣是什么,是钢笔徒手,彩铅,马克,水彩还是什么的 ; D6 c: I; f6 H: Y" y( P
第二,老教授们在理论方面热忠于哪些方面,是空间,还是技术,还是其他什么的 3 g$ D& h$ y& }6 k: o; H
第三,复试要准备哪些
" ]  B2 c8 Q1 W- ^* ?5 V一,老教授的兴趣?我想你大概是想说,清华老师喜欢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我听一个清华本校的学生说,老的风格是炭笔粉彩,新的是马克笔。不过看他们学生练习的图,以马克和彩铅居多。再说了,清华对纸张的要求,近年来好像侧重草图纸和硫酸纸,大概表现手法得和这两种纸配合。比如说水彩,大概得忍痛舍之了 ; U: X" p( N; Q+ k
二,评图的话很综合,你说的这几个方面都要涉及到。不过听朱文一的意思,好像看的比较基本。要有机会,我想问问比我分数高的那两个同学,看他们做了什么idea没有。我反正是没做idea。 三,复式?能过初试再说吧。个人觉得,只要不犯错,录取是和初试成绩有很大关系的。
! Y' w+ ]2 n  G7 n
三,关于方案的训练
1.方案的能力: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不然我们不会学5年。考研复习的时间大概最多十个月。要想在这段时间内从根本上提高方案能力是不可能的。但是经过一定量的系统的科学的训练还是可以取得很大进步的。
2.基本概念:“快题考得是基本功,不是创新和创作”(朱文一)。很多人太强调idea,快题里面要尽力少做。因为很多idea是要牺牲一部分功能和使用的,而功能是快题评图时候的重要标准。当然,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尽力有idea,还是鼓励的。“把最基本的功能,结构处理好,即可80左右(满分100),若想再高分,就要体现建筑性格”(朱文一)。
3 r+ g) T% M9 i7 ?9 @3.今年的题目:4800平米的法官培训中心。一块平整的基地,表面看是梯形,退完各种红线以后,可以做的面积只有1440平米,并且是等边直角三角形。图纸一律对开草图纸或者硫酸纸,规定图幅约780乘540。这是一道很常规的题目,没有在建筑功能和性格上难为学生,也没有要求建筑要体现某种特色,仅仅是基地稍微有点限制。
$ B' y7 s7 q4 R3 K3 h7 g天鹅牌 如果和楼主说的一致的话,就是天鹅牌的勾线笔,就一个型号0.4的 有很多种颜色,具体形状和绘图铅笔一样,都是正六棱柱体,体色都是鹅黄色的,两头是颜色的标记.
# Z/ p: ]4 S% t) h, M% v8 b4.推介书目:理查德-迈耶,GMP,01、02、03年度的建设部院作品集,新近的各种国内出版的建筑杂志等等,常规的、正统的、画出图来有效果的方案。反对模仿库哈斯、哈迪德、福斯特和多数日本人的建筑形象;反对解构的、后现代的、高技的、最新潮反常规的;反对扭来扭去的、支离破碎的,玩酷过火的;这些或许对课程设计有用,但是对快题设计无益。 5.方案的训练和准备:按照基地的形状分成几种类型,每种类型各准备一套平面和立面。
. G# A  ?" U6 h# k2 k
常考地形有:(1)正方形;(2)长方形主入口在长边;(3)长方形主入口在短边;(4)三角形主入口在短边;(5)三角形主入口在斜边;(6)梯形主入口在上底或下底;(7)梯形主入口在腰上;(8)前七种组合出来的异形地。之所以强调主入口的方位,因为同一块地,入口方向不同,平面、立面处理也会不同。现实的办法就是找这些不同的地形来练习。清华常考坡地,对于坡地的处理手法也要准备到。由于要画一点透视,就要求在画透视的主立面上,有一定的前后凹凸关系。其实这八种,可以归结为2—3种平面和立面处理。也就是说,准备得方案要活,可适应性和可调整性要强。我觉得在考研这个问题上,应该追求多题一解,不管题目怎么变,我们的平面和立面稍作调整即可符合。不应该去考虑一题多解,太费时间和精力。限于设备因素,不能把我准备的几个方案传上来了。有些同学会说,遇到像同济今年这样的题目怎么办?首先清华不是同济,不会走得太偏,还是注重学生的处理一般问题的能力。如果真出现了那样的题,只能凭自己的真实设计能力去应付了。但是,不管题目多特殊,建筑的基本问题是不会变的,有实力的人绝对不会被埋没。形成一套自己很熟的平面处理方法和立面套路。不管什么样的题,就可以很快地上手,尽力减少作方案的时间,把图面表达的充分一点,至少要画完。
0 d- z5 m( l( K" Y6.分期练习:初期:作方案时间放的长一些,调得顺溜些,做得细致些,想的深入些,不要急于画图。方案做好后,再比着范图去画,时间也放得长些,一边画,一边学。这样在方案和表现上都会有所提高。后期:按八小时卡住时间画,逼着自己提高画图速度。也就是说,前期重在方案和表现,后期重在速度。
' z- {* U" C8 o$ F7 O. V7.频度:基础差的人1-2周练习一次比较合适。高手的话,一共练四次左右即可。练的太多太频,人会疲。翻来覆去就那点手法也学不到东西;积累一段时间,练一次,每次都要学到新东西。再说了还有其他三门需要看。每次画完务必找老师和师兄师姐看,改进不足,才能突破自己。切忌闭门造车,自以为是。 ' z2 O" E/ V9 a# h
大到构思小到轴线网格都可以用其来画 这种笔尖有一定的弹性,出水流畅,用来构思又便宜又快。 还有]一个用途:比如红色的可以用来画柱网轴线
; Q( ^( P( p) X, a5 Y4 J8.手法:尽量简洁,规整,几何化。“尽力不做为了形式的斜、歪,不做锐角,自由弧形”(朱文一)。这是为了方案中更少的出现不必要的毛病,绝对不是限制你的思路。要知道只用方形和规则的弧形一样可以做出很精彩的方案。“一般推介采用框架结构”(朱文一)。
. A* Q% g" W/ \- V8 M3 @& _( Z9 k9.题目类型:博物馆,会所,旅馆,餐厅,教学楼,纪念馆等等,很多都是课程设计中做过的题目类型。各有各的特定要求,最好都想想,以免出现硬伤。“不会让你做监狱,机场,医院等比较偏,学生没有体验或非常规,太复杂的建筑”(朱文一)。
9 U( G* t. j$ a. C$ R0 L+ c1 q
四,关于考试的过程
1 X9 L  B8 M' x4 e
10.时间分配按顺序为,方案1.5小时----柱网轴线0.5小时----首层平面40分钟----主立面0.5小时-----透视图2小时之内----二、三层平面共40分钟----总图0.5小时-----次立面0.5小时----剖面两个共40分钟。机动时间0.5小时。各段时间包括上色时间。之所以先画主立面和透视,因为除了首层平面外,透视是最重要的,而画透视的话,先得把主立面画出(透视蒙在主立面上画一点透视)。先把这几个最重要的画完,心理压力可以减少很多,然后剩下的时间再画那些相对次要的图。这个时间分配在方案训练的后期就模拟练习。卡好时间,每画一个图就记下时间,到全套图完成以后,反思自己在哪些图的绘制上超时较多,针对性的提高。
11、审题:
(1)、通过任务书要求的数据,退红线后,把握好总建筑面积、各功能块要求面积、灵活自由面积;基地绿化面积和基地的可用面积。大概估计需要做几层才能满足面积要求。
" z1 T; t- I& P* v, e0 e# `(2)、看清任务书要求的建筑性质、大的功能块有几个,有无特殊功能需求。
8 x6 z; j$ o0 A! ?$ ](3)、根据道路情况,决定出入口可设方位。主次入口各自的可布置方位。 5 ?% [1 p9 A! V
(4)周边环境有何特殊要求等要素。对体型有何限制。环境中有什么可利用的要素。 : d! `) G9 l# x3 }' J* j
(5)若周围有建筑,防火间距和消防通道的设置要求。
! J, \9 L) ?: A' h9 k(6)地上停车位数量,地下车库入口有无特殊要求。 4 E9 Q7 b& Z4 W3 L
(7)、建筑风格有无特殊要求,建筑手法有无特殊要求
13.设计:
太深奥了,只能说些大道理,具体的还得在作的过程中请你的老师来指导。
(1)、功能分区是一定要遵守的,不能产生功能分区的错误。具体某个分区内部的小毛病可以原谅。 4 n1 }* a% x/ P1 B2 F/ ]# F- Y4 o
(2)、结构一定要上下对的上,柱网规则、整齐能减少不小的麻烦。9 N$ R4 u" l, \. P7 v. W
(3)、入口的空间处理是“空间”这一命题的重点。准备一些有趣的入口内外部空间处理方法,这是老师评图的看点之一。 & ?! ?( Q- M+ D3 |! S; w9 n5 ~
(4)、体型要有处理,让人能看出你的造型能力,不要一看见三角地就做个三角形满铺平面。平面构图一般要顺从环境肌理和地形。体块交接处、收尾处要有处理。
5 l* U2 t* ]  {9 [(5)、交通流线顺利,楼梯数量合适,位置得当,尺寸合格,走道联系合理通畅。
刚才和系主任交流了一下,他主持快题评图。特意说到了对不及格的判定。 - _' [$ X- b+ V8 l( ?8 \1 n
天大快题评图非常的松。凡是给不及格的(90/150),肯定是实在看不过去的图。 8 l1 Y& ?: O3 S: m  g9 }
1。表现只要过得去,方案没有特别大的硬伤。就给及格。凡是不及格的要么画的实在是差,要么是有极其严重的硬伤。
4 e* \) {# q7 N6 @" s2。天大评图主要通过图看学生的潜力和基本功,即使像缺一个立面或者剖面的问题,也不计较,只会让分数少几分,但不会给不及格。比如本来能给120,但是缺一个立面,就给118。   h: F* v$ R" a6 _  b
3。平面尽力中庸,很少硬伤,立面要有些想法,表现充分,就给120以上。
+ w' I5 Y6 j) [6 X+ `- E, b4。主要考察基本功,不考察创意。如果能够有很好的想法,同时没有硬伤,那就是最高分。如果有创意,但是有硬伤,分数就会低一些。 3 P) q% B& P; I9 o
5。我只有一个同学考了85,他平时的快题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不好。考试的时候发挥的又很差,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每个图都没画出自己的应有水平。
  c" S1 e- o5 K3 K7 \! l. Y! U所以我觉得老兄还是多从自身找原因。不要妄言天大不公正。 也许你做的非常的好,但是路子不对呢。

3 y# e3 t0 J' h# G1。方案 * K5 i4 K& W0 C0 X* y+ \3 ?! ]) ]' e; F
最重要的是方案能力,大家都知道这绝非短时间内可以提高的,但又是最根本的,是基础,大家不要为快题而快题,而喧宾夺主。
7 Z; x: J6 t# p7 G; F) E7 ]( _  s快题的方案又有其特点,这些徐兄都讲到了。我准备的时候参考了一本大学生设计竞赛,应该是95-99年的;还有一个天大考验的优秀快题集,复印件,同学考完研丢在我这里的,没想到十分的有用;造型参考的书就比较多了。最后形成的比较成熟的造型是参考perters&will。对于好的平面每个都细心研读——慢慢的会形成好的鉴别力。快题的平面,刚开始我想准备两套方案,一套主打,一套辅助;后来做的时候发现关键不在数量,而是应变能力;这点徐兄也提到了,我最后是只做了一种平面形式上的考场,把功夫用在了变化上。灵活的构思是不管什么样的地形,什么的功能,都要能够把准备的用上。有一定的套路,但肯定不是机械的照搬,准备的也不是死板的平面组合,而是对特定的空间关系做熟,到时能灵活用。
" H9 T, C* F! H* e2。表现 2 v/ H7 u4 {; \1 ?& b- ?) x, Q  b- p. B7 H
这里的表现指把方案表达出来的方法。具体的徐兄已经说得很细了。我想说一下图纸深度。快题清华最忌缺图,这是真的。而快题最容易时间失控,一不小心就会画不完。各项图纸轮重要性应该依次是一平——总平——效果图——立面——剖面,不过这种排法有点傻,我想说效果图重要大家都知道,一平也重要,改卷老师会把主要精力放在上面,可能大家容易忽视总平,其实总平对于表达总体构思,呼应环境等方面是很有讲究的 / U2 U- o7 ~! c" O
不好意思,写得鸡零狗碎。
  J* R- b4 O* I& i又想起平面构图的问题。大家觉得徐兄的构图太老实了,当然功能简单看不出什么来。我研读大学生竞赛级的时候就发现作为封面的最炫的构图往往不是一等奖,而一等奖当中有一些就是简简单单的大大方方的构图,但各方面考虑周全,用看似平易的方法得出完美的解。
9 M3 y  t2 r4 E4.绘图(1)、构思好以后,就该把轴线柱网打出来,用来做正式平面的架子。 ( Z5 E) X; f. w! E# V/ x
(2)、画首层平面,1:200,环境要有,最好是用环境挤出建筑平面来。让建筑和周围环境处在不同的层次上。推介留白建筑内部,涂满建筑外部环境的画法。树,草,铺地,水面都是提前设计好的模式,环境整体要成面,忌散。主次入口要强调出来。可画个黑三角,写上:主入口、次入口。
1 O( n) }, f% g" k( F& @7 D(3)、主立面,1:200,细致一些,因为透视就要用到主立面,配景成面,忌散。注意配景层次和轮廓线。阴影上重色马克笔。 ( y* Z0 _2 ?* ^) V/ f  H  D
(4)、透视图,前面已有论述。 # L7 J! s, q/ M9 k" A* R2 s- x
(5)、“剖面要清楚,女儿墙,室内外高差必须明确,梁柱关系清晰,标出标高”(朱文一)。 (6)、分析图,没什么必要,除非有要求或者有剩余时间。咱们的设计水平,老师一眼就看出来了,根本用不着去分析。 # Z3 j' f6 _+ p! ~8 Z
(7)、每个图要一次性完成,不要这个平面画到一半,就去画那个立面,搞到最后,很有可能在慌乱中漏掉一些东西。每张图在图画完以后,就把大标题,房间小字等字写上。 5 c7 E6 j# h1 c. h6 g1 x3 _
建筑快题设计应试和技巧研究 , D7 F% q* Q& L' C! K1 Y
5.用笔粗细与涂黑:一般0.2的笔画铺地和家具,0.5的笔画一般的线,0.7的笔画环境中比较粗的线,比如树的轮廓线。墙的涂黑用黑色马克笔。虽不够黑,但是速度较之用粗针管笔涂黑要快些,毕竟时间要紧。有个问题是涂黑的时候有时候容易把门给一笔涂死,可以先画门窗,再画墙线,这样涂黑的时候就有个界限。
9 a. e. h7 ~& u6.图面表达的个性:图面效果很重要。上百份图纸挂在一起,评图老师很快就会晕了。所以图面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老师是否会多看几眼。但是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提倡功力深厚的图面表达,但反对太过个性化的表现方式,太扎眼了,老师会看得太多,也就发现的毛病越多,反而不利。 * B6 |4 {: o$ Y" @6 ]( i
7.标题和设计说明:标题不要写自己的狂草,最好学学那些一笔一划,规规矩矩的艺术字,可以用铅笔打好格(4cmX4cm),写在格里,字最大不超过4厘米见方,大则傻,小则巧。虽然老师不会根据大字的好坏评分,“但是实在没法看的字也很影响老师的心情”(朱文一)。写说明要先用铅笔打横(或竖)线格,线不要擦。设计说明可以写得快一点,但要写清楚,整齐。不要不分段落的写一大堆,要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写两三句话。
) {0 E: m! |/ [0 N" `8.细节若干:
(1)、图纸打上黑边框(考前就做好),大标题旁边写上图号(1、2、3…)。 (2)、考试中画过的草图纸不要揉成一团扔掉,画到后期很可能要用到最开始画的草图。 (3、最好能留出时间最后检查一下,会发现一些不必要的伤。
! f. p( t- s0 `0 x! l+ M(4)、小透视也准备几个室外一角,室内空间,都是背好的,考场上有时间的话就尽量背出来。透视画的越多,显得你的表达水平越高,越从容。
$ m' r0 O% N6 E(5)、首层平面上的剖断线,总平面图上的指北针不能忘了画。
: ]' d2 Z/ r) K" \4 e(6)、……太多了,画图时多总结就是了。形成自己最熟悉的一套办法。
7 s+ d! {( q' H我手边刚好有这本书,就替梁兄回答了吧。
0 Y" r; g" c8 F全名:PERKINGS&WILL,翻译成:帕金斯&威尔
- H) R; K5 u' G被称为设计院抄方案必备的书目。
. G, S  G7 u* K3 x参考书目一览(冒昧帖出来了)
6 w0 t% m# @' v$ oxutongda(清华大学05年研)(请楼主补充) + B4 P& S+ q: G% p7 Y
钢笔画: . c" M2 b; G  x& {) z& D7 h
钟训正的《建筑画环境表现技法》、彭一刚的《建筑绘画与表现图》
0 E7 y. q- o2 x1 a5 R马克笔练习: 《设计与表达---麦克笔效果图表现技法》(张汉平等著,中国计划出版社),《建筑画—麦克笔表现》(夏克梁著,东南大学出版社)、《美国建筑画表现进阶教程2》(好象不是横16开本的哦?)
4 S6 }, F2 i2 Z0 B& t. a  [方案设计:
3 U9 m+ _+ {6 j- ~; h0 q* `' Y理查德-迈耶,GMP,01、02、03年度的建设部院作品集
0 X  _9 }" X4 F# y0 }3 T) b' y! D. [9 k( w7 H; r6 M
遇到同济要画轴测的咱办?有没有这方面的介绍? ' \( d4 \, z1 F4 P. U6 Y. @. k
个人觉得透视要的是个氛围,轴测要的是个真切,所以反而觉得比前者难处理,我指的不是画出来与设计出来的问题,而是速度与时间的问题。也许有人会说轴测只要转个向拉个高度,难什么?可至少要表达两个立面,包括某些屋顶(设计)。一点透视照楼主所言只用个立面拉下即可,而细节有时其实也可以忽略掉,用点艺术化的手法虚化。但轴测不仅要细部还不宜用钢笔线描加阴影,要出效果最好也上点色。总之比透视费时费力,这是我的感觉。有何高见? 0 R1 o" a/ x& i2 U2 r) K
更喜欢轴侧。
% [% j+ ?$ N% w一。可以比较真实地表达建筑的体量和空间布局及外立面细节; 7 d- \. x7 v8 e0 E" d0 u5 M
二。画起图来比较好控制,整个过程心理波动较少,较安定。节奏稳定;
5 t0 v- K' }$ N5 Z三。更节省时间,一般选择好的透视角度不是特有把握;
; A) T0 _: H" C- h1 K2 d四。轴侧既表现建筑本身,又表现你的绘画功底艺术修养。透视给人感觉不太可信,图面漂亮时无关配景比较烦琐,顶多表达艺术功底,可能老师认为比较单一。
1 x% B: V( ^) t2 p) b. n经过一番分析和比较,轴侧绘制更适合些。
" _% k+ K4 n6 A一点拙见:
: c( [' s) ]" S% S9 J+ t. V轴侧有很多种表达方法,室内和室外各不同.可以参考各类书籍. * J! b# z! k, x& E
在落笔前的思维应该是比较理性的,看要表现什么,快题一般画一~三个立面,关键二个主要立面表现清楚,再加上屋顶第三个立面作补充就可以把建筑比较完整地表达清楚,让老师对你的设计作品及意图一目了然. 7 I$ ?+ ]! d* I
透视一般大都表现一个主要立面(除鸟瞰外),画得漂亮需要添加许多与建筑无关的物体来渲染气氛,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还要琢磨配景的合适性和构图的恰当性,有点冒险的味道,觉得实在不值得.
( R( \; M( i; q+ Y4 b/ ]5 t) T在了解快题的考察目的之后,还是要把实用主义放在首位的. 6 Z" a/ w& F1 Y
9 s+ P1 K# M2 n/ L; m0 `' J# P
8 g8 P/ s5 n2 {. r, A4 k" d% r% X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精彩评论2

mengmeng 发表于 2016-5-14 17: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总是觉得学设计的必须要会点手绘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qiuruhan 发表于 2016-5-16 11: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笔怎么挑选比较合适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2

帖子334

发布主题
一个专注手绘学习与分享的网站
客服热线电话

18071418153

周一至周日9:00-18:00

站长反馈邮箱

57360297@qq.com 站长QQ咨询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