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期项目解读
21世纪,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成都天府文创城的规划营运而生,而中意文化交流中心正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旨在搭建两国文化交流、文明互通的平台。项目规划占地约26.72亩,建筑面积约2106.7平方米。选址距离成都市中心约36公里,位于文创10路北侧,紧邻天府大道,展示度好,展厅平台可对望东侧创意组团项目以及雁栖湿地自然景观。中意文化中心的西面则是中华馆,从中意文化中心穿过竹林环绕的文化长廊即可到达。
▼整体项目鸟瞰——中意文化中心和中华馆
2 q4 `& l/ d" n/ T0 k! _+ t) a
- X) e# n; {4 {9 \* }5 _
. s9 y$ g: p" |$ V▼项目总平面图
0 j. b0 X# n7 ?; A4 V# y
& W9 l; _) ?1 \( |# y e; K* I6 B% H7 R! d
+ K. h9 N, t; j' Q% a
▼项目航拍顶视图
$ `$ v( ?" @8 j6 k) D# Y7 V% i% j( e
9 x% Q5 P+ L( }0 p" t7 V
3 X% U x3 ? c* {
▼中意文化中心——项目鸟瞰
0 k6 r8 m. J3 r9 \$ b! Z3 D& |4 \) V$ R
- C) T$ \* o- ]
i( n- r: O* Q6 P
1 P) I! b; n' C' F b体设计概念取自我国自古用以馈赠外国使臣的“如意”,以示缔结友好关系,寓意两国国泰民安;而意大利馆则从意大利最具代表性的广场中汲取设计灵感,塑造一个体量亲切、尺度宜人的城市艺术客厅。从古罗马的拱券、穹顶中提取设计元素,用多个圆形广场的流畅围合串联成丰富多变的使用空间,满足展览、会务、接待、餐饮等多功能要求。墙面通体使用纯粹的白色,使建筑在阳光下演绎出别样的立体光影效果,而玻璃的大面积使用,让室内空间向外无限延伸,也让室外景致全然映射进来,成为动态的四季壁画。设计师借由墙面材料的变化,营造出虽内犹外、亦内亦外的空间感受,展馆由此完美融入到周围的自然环境之中。内依旧是内,外依旧是外,但精神上的感受与渴望,内外无界。
- R3 y0 c3 f2 v. ~+ {+ a5 ~6 ?% _& P
4 z2 N" r# ^( j$ h. {▼中意文化中心——夜景
) y* d. S0 Y6 \9 S
$ k+ A6 T; X' a1 \, r+ b: y4 S! O& _1 n9 o* C* s. P% R
% p& h9 U% {- F( e7 A3 |6 e▼中意文化中心——主入口夜景
2 ? E1 K6 F5 h9 L2 W' d
V# ~* {6 a( D0 {2 ]
! b8 V+ i- Q( q ^2 [# @/ T" e- @& u( W/ c" _" u* p
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在于对自然资源的使用,也在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两侧的展馆均设计了顶部采光,使得光线均匀的弥散在室内外空间。此外,多层次室外绿色植物的引进,及利用浮力通风装置将气流导入建筑,将光、景、风的自然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人身在其中,亦可感知周围自然环境并与之共存。同时,建筑设计尊重既有的生态环境,采用low-e玻璃、本地木材、屋顶绿植等材料和手段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可持续建造。展示馆作为串联、整合周围生态林盘的重要节点。
+ `% Z. [- ]. S. {' e
+ {6 z. W% b0 P2 m8 w( P▼中意文化中心——从古罗马的拱券、穹顶中提取设计元素
! q3 D0 K, D) C$ j" B
1 ^1 b+ Z4 i ~4 R6 n' h: u
& k' ]. \$ _5 f) x% x
! N8 m# u1 a. c; w3 @0 v: ~▼中意文化中心——多层次室外绿色植物与弧形墙体
" @' j/ f9 n4 k1 y( U) Z9 T2 k
* K* e' B4 \2 N( ` g" }3 ] f8 `/ u6 h
Y" C* O, k4 o3 t8 m" R7 y4 _ q
% O( @& _5 b! I' ]2 U9 E1 o7 L6 o% J. c7 e ~! D; T
访客穿越檐廊到达意大利广场,沿弧形楼梯拾级而上,到达屋顶花园。其间分设两处圆形花园,花园通过自然植被与石材的对比,一东一西,相得益彰。
) l% k% k3 n" U2 I) `0 M' f
; ^& G0 F0 m1 G! u4 Q
5 ^4 b! c% w9 U! I! H( }
9 U, T: ]5 Z. I2 f
▼中意文化中心——檐廊与意大利广场
3 \/ t* |* i2 h+ z' ` H9 c/ C2 \9 ~
& p! |+ y0 p: D. u* E2 P
& m8 n. I- Q1 `6 V3 K% t# i" X
拾级而下,穿越文化长廊,或踏过水塘之上的汉白玉步汀,到达东侧中华文化馆。两条路径寓意东西方之间,陆地和水上的两条丝绸之路。
+ C: ]. [- N/ G% ]& x3 ] m; z
: u8 R: k8 a4 k▼中意文化中心——中央展厅
, W% a5 V l/ i2 \' E u; H& {( V i0 d8 j1 Q
5 q; b* Z" e$ q% q
3 R7 Q9 N- j. s2 M) K4 T) v) _' i▼中意文化中心——会客大厅与吊顶
7 C) {) R, K$ E. A4 d+ T
; \- O7 i4 D! I: K) t
) [" u. z8 w& X _0 ~* c" U; x8 U
1 S# u7 j" z0 A5 t+ R# Q- \5 O, M9 s
4 H3 X+ O* @- n2 n/ q
& r0 n; V I) ], Q6 [圆形空间由室内和广场两种空间形态组成。3个室外半圆形广场定义为入口喷泉广场,意大利广场,室外剧场,分别再现典型的意大利城市广场空间。意大利广场由罗马拱圈废墟环绕而成。室内3处圆形空间设为会客大厅,多功能厅及多媒体展示厅,环绕中央展厅布置。通过控制圆形墙面开洞的尺寸,定义空间的明暗和氛围,同时会客厅由水景及雕塑环绕。其他5处室外半圆形墙面,环抱绿地及山林,面向自然。
$ V4 S2 G8 p) U1 V- S. P, h! J7 I0 Q5 _& s- f
▼中意文化中心——平面图
6 e6 T6 B& _4 }: T; `! j- o0 y6 l0 d E1 p
2 g2 d6 M+ J. g$ b( P5 ^( X) u" n1 S1 X: a) E1 s
建筑室内是由10个大小各异的圆形墙面塑造的流动空间,顺应地势分3级标高,从入口大厅向内部空间逐级抬升,入口大厅及中央展厅分设2处圆形天窗,光线引导访客由入口大厅步入主展厅。吊顶控制在同一水平高度,空间高度富于变化。除圆形实墙外,室内外边界皆为通高玻璃,充分将室外景观纳入室内,自然景观以框景的方式做为展览的一部分。
c I0 W8 \6 x
0 w8 f! d9 S. q4 h% G8 ?▼中意文化中心——立面图
]+ y$ s- r. y; R" I3 G# j* `9 D- n
0 G \2 d2 `0 @, d' V% G& r3 F! N) U% k5 D0 p/ Z
( g0 c) s6 k6 ?7 f) I" I% v Z
7 D0 u$ ~5 n& d! W9 a0 o$ v o. k/ l0 a, u
$ L' A# I5 L% z8 f$ c. f+ D" v" f
▼中华馆——项目航拍顶视图
2 q6 o+ E. _: |2 ~, F4 x, I( [' r$ e: i8 w
s1 v- Q1 J4 m/ C' N
. U! b# U* O7 j' T7 Y a▼中华馆——鸟瞰图
3 ]; ~1 \' x6 a
; h& O: n7 k( G7 [
3 V |" Z4 S3 |: g$ Y6 n5 }+ E; B% f2 a8 p
▼中华馆——夜间鸟瞰图
w6 I. D+ t1 ?$ L
+ |6 F8 T- k3 v( x" m) {/ f
( V4 }! Y. k* ~
" G L/ t$ v9 |7 t, _0 d' s# s8 o# \
▼中华馆——亭子和步道顶视图
4 A6 Z5 E( B+ n
4 I# W# R. T6 ~9 K( a) {. g' v" W/ V; a& d. |
8 m' f+ d) A& K- W2 N
▼中华馆——亭子和步道
4 y8 F3 f9 i, h$ j) P8 G' y- h D
( K1 {$ p. d6 \' _- P0 e" r) e% B- m
# D' Z* B9 ^# \
, A A5 ?; g! e9 {) ^7 \1 U
, @, [. C: F' @5 J/ U
- X/ K% W3 K/ v( y/ E8 X: n! p$ y3 L, r
7 u& o8 \, Q- J0 L8 }8 O; z1 D3 y
- s7 {8 U* g* I▼中华馆——亭子、步道和竹林,交相辉映
& u$ G9 I6 @7 f; k0 P' j, O/ u" A# e, b( P; W/ W* u
( y2 A3 M% v. Y* I' A: ]3 ~- T1 ~1 x$ ^5 E4 i, s( c6 h
▼中华馆——竹林内部
. T* \+ t5 C2 K4 ?4 a4 x% E
. N1 b: z* a- o9 C4 m- s9 w
/ z& q3 `" Z, i$ m$ Q7 E: Z) `
" z2 d5 u& a8 M5 Q: V" x3 `" T
6 s7 S4 f7 z- o+ w1 H
9 a- @' a/ s7 E# ?' P( p3 f. W* ?: G2 t+ j. B
场地原址为一片竹林,西侧贴临水塘。以最大限度保留竹林,将建筑融入竹林为出发点,功能散落竹林各处,院墙分隔内外庭院。内部穿插三处庭院,使室内空间,庭院,竹林形成互望对景之势。院内布置中式现代景观园林,创造独有的内景天地。踏入竹林,拾级而下,掩映在竹林之下的琴房若隐若现,琴声、风声、竹叶的摇曳声、竹林下跳动的光影融为一体。探出竹林,茶室漂浮于水塘之上,日光充盈,豁然开朗,西望中意馆倒映在柔静的睡莲池中。
3 f `7 _' O: n7 m* X% I- M
6 W4 X) T. K* B▼中华馆——室内
& L: z- R+ u, u8 i% N1 L
7 g/ i3 O p, T- P/ {4 |& [+ `+ b( R0 R4 S
/ F9 T( @; b6 d" B▼中华馆——从室内往外看
: n5 A; h0 m( n0 h! D- ?
; f _ f3 u9 A1 t& d' D G1 r9 V
: V/ x2 Z5 a4 O▼中华馆——镂空长廊
9 G7 g1 v# A( m# x- x+ d
+ U$ ~1 J3 Z# c8 T/ r1 H
& J, P6 H) o# Z* u
) Y( z9 U) O9 n6 l. z
中华馆由屋,院,廊,景构成,建筑以退让之势,融入自然。“景”作为建筑不可分割的要素,建筑源于景,生于景,融于景,终成为景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东方智慧。
* {/ c9 Q8 {% @1 q
$ |3 r5 Z9 ], A$ c▼中华馆——光影透过顶部打在墙上形成有趣的圆形光斑
$ q1 e, C! w) C) n+ S2 a" c$ F" ]8 L$ Q
* m# G. \) T+ T( L; q5 d4 w
1 N' B9 m9 K6 D; Y; Y8 o
9 S2 y- E; C) g2 t+ a0 o1 k
6 \ v. w$ V" S' p4 H+ X
5 @9 S; m; I- ] c% n e0 ^. s9 d& q* o
▼中华馆——平面图
2 H: p, v* d# f' @* h' Z
/ x2 R' \3 |- P3 i& n' K( K
P0 U; V/ ^( j7 [
; Q* [7 Q0 ~, } o: a5 T% ]6 ?▼中华馆——立面图
; d6 h/ c7 l4 z z) e& g6 ?2 \- i
+ A R1 `2 R" A+ j
+ L" W/ X; V/ M' G# o. q: `. M" I; b
9 j( |( {2 o! [# u6 I3 r
▼中华馆——剖面图
! W# t4 j4 f5 l: e- U* B9 ?
7 y0 S* I2 s$ K6 O$ U" q, }
$ v' R0 i U/ N- \4 U
- J' t F4 H0 H4 }/ a中华馆通过对自然的尊重与利用,将空间融入光,风,声,嗅觉等自然要素。形成赋予东方韵味的情感记忆。同时也是对中意文化交流最好的呈现。
(二)抄绘的理由和逻辑
理由一:设计的支撑
设计师唯心和唯物的综合权衡,设计的唯心是以设计概念为导向的,设计的唯物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还原到唯物论就是我见及我得,所见的案例就是你的支撑!理由二:举一反三
基于设计学的拓扑关系原理,所有的案例都是有本质关系的,不管是功能结构组织、空间设计逻辑,还是形态造型推演,都需要深入挖掘案例的精髓,并且通过拓扑关系对案例进行转化应用,将为自己的设计创造不竭源泉。
理由三:重要一环
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抄绘,是各位战友提升自身设计能力的重要一环。但是,如何才能更高效解读案例,并以其为载体进行深度思考,如何get到案例的内在逻辑与核心特色并精准提取,如何将案例传递的信息为自己所用,真正转化成自己快题实战中,解决问题的设计语汇,才是我们案例学习的本质目的!
抄绘的逻辑
抄绘不只是抄就完了!抄是第一步,总结归纳-吃透转化巩固应用举一反三,后面的更重要的操作,没有后面的消化过程,抄只怕是会沦为无用功!所以,抄不是重点,转化和应用才是!分析抄绘转化,训练巩固主动应用举一反三。
- i4 e3 M$ j- q; J- [1 a0 e5 r
(三)抄绘的流程和方法
流程
选取图片——元素提炼——草图绘制——最终成稿
方法
以平面图为主概括提炼抄绘
9 V3 [: g/ o3 x" p0 X
以透视图为主概括提炼抄绘
以整个案例为主(平面图+透视图)直接抄绘
2 I! ^; s3 x. b3 ^+ c